11月16日,WTO、亚洲开发银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亚洲经济研究所,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了《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21: 超越生产》,从无形资产、知识产权和数字平台等方面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报告指出,无工厂制造商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以及利用国际直接投资和全球价值链向全球客户出口无形资产服务的新商业模式,超越生产对国际贸易,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模式带来革命性变化。按新模式,中美贸易顺差应比目前按照总贸易额计算大约减少1/3。全球价值链未出现普遍生产回流。
全球价值链从生产向服务转型升级。全球价值链不仅是一个崭新的学术研究领域,也是致力于促进经济发展,消除贫困和推动全球化的国际机构关注的热点。报告发布会上,世贸组织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韦阿拉表示,关于“超越生产”的主题,反映了价值实现日益减少依赖于制造,而更多依赖于服务和知识产权等无形产品的大趋势,这种变化对我们理解价值如何通过贸易进行生产和分配具有重大意义。亚洲开发银行行长浅川雅嗣指出,“该报告开辟了新的领域,表明全球价值链中的附加值越来越多地产生于制造环节之外。”
全球价值链升级影响深远。目前关于全球价值链的研究和政策分析,主要侧重于全球价值链上的生产活动,例如中间品贸易,生产活动的细分,以及出口、进口总值按照国别来源的分解。当前全球价值链已出现由跨国公司利用无形资产(例如:专利技术,品牌,全球批发和零售网络等)组织和运作的一种新的贸易和生产方式。跨国公司的无形资产决定了价值链在全球范围的地理分布,创造了沿价值链生产和贸易的产品的大部分增加值。例如,从需求而不是生产追踪全球价值链网络的演变,2005-2016年间美国一直是全球价值链的中心,可完美解释美国贸易和产业政策的变化,对研判全球价值链重构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无工厂制造商主导全球价值链。过去40年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导致许多跨国公司致力于研发,产品设计,品牌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批发和零售网络,同时把所有的生产任务外包,即实现无工厂化。苹果公司,耐克公司,高通公司等等,都是全球价值链时代的无工厂制造商 (Factoryless manufacturers) 的典型,对按照国界定义的出口概念,以及以“布料换葡萄酒“为基础的贸易统计提出了深刻挑战。由于绝大部分无工厂制造商来自发达国家,现行贸易统计不仅低估了发达国家的出口,同时也夸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不平衡。在“要素收入贸易”(Trade in Factor Income, TiFI)的新概念框架下重新估算中美贸易差额,中美贸易顺差应比目前按照总贸易额(Gross Trade)计算大约减少1/3,也比按照增加值贸易(TiVA)估算的值低17.4%。
数字平台、疫情等影响全球价值链。各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可促进生产率增长和提高创新绩效。参与服务产业价值链对印度软件产业和菲律宾客服中心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数字平台通过促进微型和中小型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推动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化方面潜力较大。全球价值链面临环境、地缘政治和新冠大流行等三类主要风险。尽管新冠大流行给全球价值链带来了巨大压力,但在应对新冠大流行疫情方面,全价值链球并未出现普遍的“生产回流”(reshoring of production),且全球价值链在经历最初的扰动之后,在解决食品和基本医疗用品的需求方面表现出了很强的韧性。